拔罐疗法真的能很好的保健吗?具体效果怎么样呢?
偶尔做个拔罐保健治疗是会让身体味道更清新的,不宜过多。
常用的保健疗法有哪些?

《琐碎录·杂说》指出:“足之底,一夜一次洗。”我国有一首歌谣云:“春天洗脚,升阳固脱;夏天洗脚,暑湿可祛;秋天洗脚,肺润肠濡;冬天洗脚,丹田温灼。”民间流传有“晨起三百步,睡前一盆汤”的说法。可见自古以来,人们就把足部保健作为养生手段之一。

足部按摩足部按摩疗法包括足穴(通常使用膝以下的穴位)及足部反射区两种方法。穴位是一个点,它存在于经络的循行线上,多用针刺。按摩通常多利用手指,指尖的面积是针尖的几百倍。因此,足部按摩中多使用“区域”这个概念。

足部腧穴按摩法按摩又称推拿,古称按跷、案杌等,是人类最早的治病手段,属于物理性质的外治法。足部腧穴按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它是根据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,按每个穴的功能主治进行运用的。

足部反射区疗法足部腧穴按摩传到西方后,经过长期实践验证,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,在欧美形成了反射区疗法的理论。它是由美国威廉·菲特兹格拉德博士首先提出的。后来,又经德国的玛鲁卡多女士研究验证,使其更加准确完善,从而确立了足部反射疗法。

反射区理论与穴位疗法之间有些区别,但二者的本原是一致的。与穴位疗法一样,人们身心健康发生异常,通过神经的传感反映在身体各部分的反射区。刺激反射区,可以活化机体功能,用以治病防病、强身健体。

足部贴敷足部贴敷包括足穴和对应区两部分。根据疾病的需要,把药物敷贴在足底某一位置,对相应的部位进行刺激,并通过神经反射来调整体内各器官的相互关系,使之得以协调。同时,通过渗透作用,药物成分直接进入机体,起到治疗的目的。

贴敷方法所用的药物及配制,包括药物的选择和赋形剂的使用,可以自己独立操作。倘若是用中草药的鲜品,只需将药弄碎压成糊状,即可贴敷于足对应区或穴上。若所用的药物是干品,需将其研成细粉末,而后加赋形剂,如酒、醋、水、姜汁、蛋清、蜂蜜等,调匀即可使用。

上述治疗方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

1.皮肤过敏者,无法应用本法。

2.足部皮肤有严重溃疡、糜烂及创伤者无法应用本法。

3.急腹症、有手术指征者无法用本法。

足部熏浴足部熏浴保健包括足部熏蒸法和足部洗浴法,因为它简便易行,疗效明显,没有毒副作用,所以颇受大众的喜爱和推崇。

药物熏浴法能扩张血管,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组织代谢。同时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,从而起到治疗作用。

熏蒸法又称蒸气疗法或中药蒸气浴,是利用药液蒸气进行治疗的方法;洗浴法又称浸洗法,是用热水或药物水煎液,浸洗双足以达到保健目的的方法。熏蒸法与洗浴法可分别使用,也可配合运用,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。

使用熏蒸法时,将中草药煎剂倒人大小适宜的容器(约占1/2~l/3)内,将双足置于容器中,与药液保持一定的距离,以温热舒适为度,严防烫伤。上部盖上毛巾,防止热气外透而便于保温。每日1~2次,每次约30分钟。

洗浴时,温度以保持在40℃左右为宜,小心烫伤。药液稍冷时,应调换药液或加温后再使用。每日1~2次,每次约30分钟。

熏浴时,要注意保暖,避免遭受风寒。熏浴后要用干毛巾将双足擦干。患有恶性肿瘤、癫痫、急性炎症、心功能不全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患者禁用熏蒸法。其他刺激疗法香烟灸点燃艾柱以温热透经的方法称为“灸”,它和针刺同样具有疗效,只是适应的症状不同。

其实也可以用香烟代替艾柱,用线香亦可。将其点燃后,用烟头靠近穴位,灸时要以穴位能感到温热为度(小心烫伤),太热时可稍移开一会儿。最好不要垂直对着穴位,以免落下的灰屑烫伤皮肤。

牙签或发夹刺激以牙签或发夹代替针刺,比指压、按摩等刺激更强,效果也较快。刺激时,以能感到疼痛为佳,千万不要刺破皮肤,以免感染。

一根牙签用力集中,效果当然比较理想,但是太过尖锐,并且对认穴不够准确的人而言,命中率太低。因此,可用多根牙签为一束,缚牢后使用。需要强刺激时可用尖端,反之,用尾端即可。发夹的用法亦同。

此外,还可视情况用刷子、发梳、牙刷等物摩擦,或用吹风机吹热穴位,尤其适用予“功能区”等范围较大的地方。


天津人民广播电视台健康节目中杨宇是何人?她所介绍的养生疗法确有疗效吗?
是保健品的。懂点养生保健知识而已!
建议你还是找位中医专家给调理一下!
佛家辟谷是什么意思
辟谷是道家理论。
“辟谷”源自道家养生中的“五谷”,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。它源于先秦,流行于唐朝,又称却谷、去谷、绝谷、绝粒、却粒、休粮等。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。肌肤若冰雪,淖约若处子,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,乘云气,御飞龙,而游乎四海之外......”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则,辟谷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也有记载。
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首要类型。服气辟谷首要是通过绝食、调整气息(呼吸)的方式来进行,其效用当下缺乏科学依据;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(五谷)的同时,通过摄入其他辅食(坚果、中草药等),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。
在科学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辟谷,确实有利于身体的健康,但其功效不应过分夸大,其中的科学原理仍有待研究。
辟谷又叫却谷、却粒、绝谷、去谷、断谷。道教认为,人食五谷杂粮,要在肠中积结成粪,产生秽气,阻碍成仙的道路。为此道士们模仿《庄子·逍遥游》所描写的“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”的仙人行径,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。
古人也常把辟谷当做一种养生保健法则,《洗髓经》有“食少而服气,乃得享天年”之说,说明辟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;《史记·留侯传》:“张良性多疾,即导引不食谷。”说的是以导引辟谷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。凡行辟谷,一是要坚持食气,二是仍得食用谷麦饭食以外的杂食药饵。
辟谷术起于先秦,大约与行气术同时。集秦汉前礼仪的论著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说:“食肉者勇敢而悍,食谷者智慧而巧,食气者神明而寿,不食者不死而神。”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。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也有类似的记载。道教创立后,承袭此术,修习辟谷者,代不乏人。从汉至宋,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。
1973年,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两件举世瞩目的气功文物:导引图和《却谷食气篇》。前者是绘有各种导引姿势的彩色帛画;后者是记载辟谷食气具体方法的帛书,是我国第一部辟谷疗法专著。据考证,帛书是汉初的写本,大约在高祖惠帝时期(公元前206—188年)。详其内容,可能是先秦时流传下来的古逸书。